矾山镇位于苍南县西南部,于1949年建镇,1981年苍南建县后为苍南直属镇,全镇区域面积97.1平方公里,人口4.77万人,现下辖3个社区、23个行政村、9个居民区,201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.75亿元、财政总收入3528万元、农民人均收入13250元。矾山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镇,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:
矾山地理位置特殊,其南北方向分别与藻溪、南宋、凤阳、岱岭等山区乡镇相邻,东西方向分别是马站平原、霞关港口和福建前歧海岸,地处山海节点,以矾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独特的滨海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,具备“山海一体”的发展优势。同时矾山也是一个对台的军事要地,早在上世纪50—60年代,镇内曾驻有“海陆空”三军,目前鹤顶山和白岩仍有一个团级海军部队驻扎。
矾山文化底蕴深厚,是“铁军将才”朱程的故里、党的“七大”代表刘先的故乡、被誉为“东方之子”的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黄传会和著名女作家张翎的家乡,2016年被评为“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”。其采炼明矾历史可追溯至宋代,目前仍保留了5大类、100多处矿业遗址,温州矾矿至今仍沿用半机械、半体力的采炼技术,其炼矾遗址是浙江省“文保”单位中唯一仍在生产的工业“活遗址”。沿主矿山而建的福德湾村是矾山城镇形成最早的雏形,先后入选“国家首批传统村落”、第六批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”。镇内有炼矾工艺、矾塑等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还有为唐公肉燕、达记肉燕、埔坪老妈卤鹅等浙江名小吃和中国名小吃。
矾山明矾业兴盛一时,全镇已探明的明矾矿藏面积约10平方公里,储量约2.4亿吨,占世界的60%、中国的80%,素有“世界矾都”之称。境内温州矾矿成立于1956年,系全国重点化学矿山、温州市直属企业,鼎盛时期曾拥有76个采矿点、200多个采矿班组、5个炼矾车间和4个采矿区,其主产品“明星”牌钾明矾畅销世界各地,1958年的温州矾矿工业总产值占温州市工业总产值的40%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由于受体制、技术、市场等瓶颈制约,导致企业衰退,全矿现有在册职工1800多名,其中在岗500多名,2016年产值不足5000万,经营性亏损4000多万。
矾山发展潜力巨大,640多年的明矾采炼历史给矾山留下了一大批人文历史景观,南面的主矿山——鸡笼山拥有上千个地下矿洞,环环相套、层层相叠,采空面积达305万立方米;长年累月的明矾运输形成了矾山—藻溪、矾山—赤溪、矾山—沿埔、矾山—福建前岐等挑矾古道,并于2016年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;西面的水尾山是古时炼矾私窑的集聚区,目前正在参照福德湾模式打造“矿工二村”;东面的鹤顶山是苍南第一高峰,形成于晚侏罗纪的火山爆发,连同有着“苍南张家界”之称的笔架山,山上拥有“云海、花海、石海”等特色景观;北面的三条溪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,目前正在打造特色美丽乡村。矾山也于去年成功入选首批“省级旅游风情小镇”创建名单。
矾山民间力量活跃,镇内拥有“申遗”研究促进会、传统文化研究会、老年大学、戏曲协会等30多个社会组织,日常性活动开展频繁,近年来先后举办了“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启动仪式”、“世界矾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高峰论坛”等一批活动,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。同时,矾山民间资金十分雄厚,是苍南县矿山井巷业的发源地,早在上世纪60年代,就有一批矾山人远赴广东、南洋等地开山造路,发展至今,全镇年均有2万以上的劳务输出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承揽冶金、人防、交通、煤炭、水电、矿井等地面和地下工程,承包了全国近70%的有色金属开采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矾山在外矿山井巷业总产值逾100亿元,这当中造就了一大批实力雄厚、乡情殷切的在外企业家,长年来为矾山各项事业慷慨解囊、出资出力。
近年来,矾山镇大力实施“文化立镇、旅游兴镇”战略,借助“申遗”东风,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文旅游开发,先后实施了福德湾保护提升、温州矾矿博物馆、矾都奇石矿石馆、鹤顶山天湖户外拓展基地、“茶通天下”体验中心、南堡漂流等一批项目,积极探索工业文化旅游、乡村旅游、红色旅游“三游”联动的转型发展之路。